科技处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机构设置
  • 科技政策
  • 科研项目
  • 科研成果
  • 科研平台
  • 下载中心
  • 首页
  • 机构设置
  • 科技政策
  • 科研项目
  • 科研成果
  • 科研平台
  • 下载中心
科研平台
科研平台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 科研平台

内蒙古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
   |  【  大    中    小  】  |  【 打印 】 【 关闭 】

2009年,由内蒙古民族大学牵头,联合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(原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)、通辽市兴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共同申报并获批了内蒙古自区治区教育厅平台—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

平台主任黄凤兰(博士、二级教授)、副主任李国瑞(博士、副教授)。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国立(研究员、蓖麻行业专项首席专家)。

平台设置6个研究方向:蓖麻栽培耕作生理研究、分子育种研究、杂优利用研究、化学化工研究、综合利用研究、生产机械研究。

平台人员总计30人,其中高级职称9人,副高级职称9人,中级职称8人,初级职称4人;博士21人;涉及生物学、作物学、工学专业;其中有博导1人,硕导9人。成员入选自治区全国三八红旗手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、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科技部创新创业导师、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及滚动支持计划、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及滚动支持计划、自治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、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、自治区创新先锋岗等40余人次。

平台成立17年,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、省部级科研项目46项、其他项目51项,总经费2000余万元。

搜集整理国内外蓖麻资源500多份,对蓖麻的生物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蓖麻遗传转化体系、蓖麻转基因抗性植株驯化移栽方法,为蓖麻转基因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。通过分子育种技术获得蓖麻新材料5个(低毒蓖麻新材料、高油蓖麻新材料、双抗除草剂蓖麻新材料、抗旱蓖麻新材料、抗重金属蓖麻新材料)、通过杂优利用选育蓖麻新品种10个(通蓖7号、8号、9号、10号、11号、13号、14号、15号、16号、17号),这15个蓖麻新材料和新品种均为矮秆且适合机械化收获,为蓖麻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,蓖麻育种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开展蓖麻油及下游产品精加工研究,高纯蓖麻油脂肪酸、12-羟基硬脂酸、氢化蓖麻油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蓖麻有机肥、蓖麻叶养蚕的研究,提高了蓖麻的综合利用效益。蓖麻收获机和脱壳分离一体机的研制,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授权相关发明专利5项,对实现蓖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
平台成员发表论文400余篇;出版著作6部;获批自治区地方标准3项;授权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22项;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等奖项12项。培养博士6人、硕士55人、本科生132人。







      主任黄凤兰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副主任李国瑞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国立

上一篇:

人兽共患病防控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

下一篇:

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(蒙)药材生态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培育)